cover_image

科学地看流言,看流言里的科学

幻蓝工作室 幻蓝工作室
2016年10月17日 02:30

  “现代电子产品辐射厉害,致癌患病如猛虎?”

  “隔夜菜加热产生高浓度亚硝酸,致都市上班族健康堪忧?”

  “欧洲冰岛火山喷发,中国将降致癌酸雨?”

  “维生素C和虾同食,产生砒霜成本令人一命呜呼?”

  “豆浆究竟能否与鸡蛋同食?”

  ……

  Σ( ° △ °|||)  上述的这些流言,辗转于我们的生活里。它,可能来源于年轻人的社交平台,可能来源于长辈们饭后谈资,甚至来源于某些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刊物。

  o(∩_∩)o 但是它们之中,到底哪些才是真的,我们到底该如何辨别呢?我们要知道,现今传播一条信息的成本已经非常低。连接网络,就能让您的想法传播到许多人那里。


  流言,不是全都是假,但不是正确的的数量却更加不少。制造谣言比起辟谣,往往更加容易得多,传播得快,特别是利用人性弱点里的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”,恐吓营销的手段效果显著。

  在属于谣言的流言里,常见的错误往往有:离开剂量谈毒性、断章取义摘文献、某类观点不曾正确发表、甚至是凭借个人逻辑捏造。

  谣言对散播者有何好处?有的博取眼球赚取点击量、有的故意诋毁竞争对手、有的纯属无聊喜欢看唯恐天下不乱的,也有的轻信言论而不小心成为散播者同伙。


  那么,遇到流言的时候,我们应该如何【更加科学地】做出基本辨别?除了我们自身需要提高科学观习惯之外,借鉴资料也是常用途径。

  那么,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是否随便往各大搜索引擎一搜,就可以得出答案?当然不行,各大搜索引擎旨在搜索结果的最大化,这样对的错的言论甚至广告,会一股脑地全部收集过来,使我们更难分辨是是非非。


  其实,关于“辟谣”,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,已经有很多团体或个人走在前头。过去这些年里,科技网站、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、各大地方性辟谣平台,已经陆续在网络上建立站点、开通热线、开放举报平台等等。

通过这些途径,我们起码可以更加有效地过滤谣言性质的流言,更好地让我们进行学习和思考。




  《科学看流言》网站,正是出于同样的目标。

  希望能够为树立科学观、为阻止谣言的散播,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  网站本身不写文章不发观点,但是通过将海选之后的这些优质科学站点,对应的检索结果集中到一起,呈现出来给到您,方便您进行查阅。


  = ̄ω ̄=  那么,这个网站,该怎么使用呢? 请看黑板:

  打开站点的首页之后(网址,请点击文章底部的”阅读原文“哦~),看到页面的正中央有个文本的输入框:

图片

  输入您预期想知道的流言的关键词词组,比如希望在知道“隔夜菜加热后产生亚硝酸”的论证,可以输入以下词组“隔夜菜 加热”或“隔夜菜  亚硝酸”,甚至是“隔夜”(不用输入双引号,同时词组之间可以用空格分隔开)。

  尽量以简短的词汇词组进行搜索,则能搜索到更多的信息(比如搜索“隔夜”时,能囊括“隔夜菜”和“隔夜饭”这两种信息)。


  o(∩_∩)o 上述页面输入完成后,点击【搜索】按钮,然后会进入结果页面:

图片

  搜索结果页面里,会分组呈现不同科学站点的检索结果。默认选中第一个(即蓝色方块白色字体的位置)。可以点击不同分组的标题,以查看不同信息:

图片

  点击分组里的具体文章的链接,可以打开详情页面。


  此时,如果想返回上一页,可以点击“手机浏览器 或 PC浏览器”的【后退键】;

  此时,如果想搜索其它关键词,则可以在整个页面的顶部,输入新的词汇词组,点击【搜索】按钮即可:

图片

  


  * 网站会持续关注着,各大辟谣平台和流言科学站点。收录那些权威性高、论证观点有具体引用文献或分析足够客观、支持关键词搜索的站点。让您更方便地“同一流言,货比三家”。



  ( ゜- ゜)つロ 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”,访问《科学看流言》网站吧~

  如果喜欢这个网站,非常希望您将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、长辈、爱各种转发流言的小伙伴。让科学融入我们的生活,让流言止于智者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幻蓝工作室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